(星島)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05:30
(綜合報道)
(星島日報 報道)美國 經濟復甦,理論上美元 應該轉強,然而在美國朝野「關注」下,升值的並非美元,而是被視為倚賴出口的亞洲貨幣。新加坡 金融管理局 日前公布,擴闊坡元上下活動區間,變相容許升值,令到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亞洲貨幣,升值憧憬再趨熾烈。儘管港元跟美元掛鈎,理應不會出現升值,但鄰近地區的匯價波動,難免對香港產生影響。
經歷驚濤駭浪的○九年,美國經濟今年明顯轉穩,尤其踏入第二季,各項數據都反映經濟成功觸底。現時白宮的焦點,不在於數字上的增長強弱,而是在於就業情況如何。從政治上說,一個沒有創造職位的復甦,根本缺乏爭取選民支持的意義,故此由總統以降,現在都研究如何增加就業,方法除了大灑金錢鼓勵中小企擴充外,亦期望促使亞洲國家貨幣升值,增加美國貨的競爭能力。
香港上半年增長料強勁
美元貶值能否增加美國貨競爭力,經濟學家各說各話。不過,在美國公開「呼籲」後,中國雖然堅持走自己的匯改道路,但同區另一富裕經濟國家新加坡則宣布容許貨幣變相升值。和亞洲不少地區一樣,新加坡以出口主導,匯價上漲不利旅遊、出口,但對新加坡來說,現時適度升值,不但可向美國示好,更重要的是期望藉此稍為冷卻開始轉熱的經濟。
從今年首季數據顯示,新加坡增長遠比原先估計強勁,踏入第二季,當地包括環球影城等新旅遊設施啟用,初步反應良好,吸引不少區內旅客光臨。由於這些設施頗具新鮮感,短期之內不愁客源,匯率稍作上調,對生意影響有限,故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及時容許匯價升值,是理性的做法。
香港與新加坡同樣屬於外向型經濟,基調大致相似,但在匯價制度上有所不同。新加坡採取調控式的有限度浮動匯率,香港則沿用接近貨幣發行局的聯繫匯率 制度。聯匯制好處是匯率與美元掛鈎,相對變得穩定;代價是失去利率政策的主動權,藉匯價和息口調控經濟的影響力大減。在不同制度下,新加坡採取金融政策為經濟降溫,香港不會、也不能跟隨。
新加坡今年首季經濟增長較預期理想,香港情況估計大同小異。從中國近月出口表現的強勁,可以估計,香港原先疲弱的外貿會有顯著反彈,至於旅遊、零售等環節,應該有條件維持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強勢,再加上本地基建工程陸續上馬,只要美歐等地情況沒有明顯轉壞,香港實體經濟預料會繼續升溫。
資產價格容易大上大落
經濟轉熱代表需求增加,對市民就業、消費肯定是好事,但同時要留意的是通脹步伐會加快。從企業角度,如何避免產能出現瓶頸,可能是經營者下一個要留意的環節。為避免通脹升溫太快,當局應該增加各類價格資訊的流通和透明度,更重要的是提醒和鼓勵企業投資增加產能,避免需求一旦上升時立即透過加價轉嫁成本和增加利潤。
全球經濟一體化,但各地生產結構、市場情況不一樣,結果形成頻繁的互動和波動,世界金融市場由一年前的低溫,迅即轉向日趨暖化,作為全球都會之一,港人必須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。以當前各種因素考慮,在可見的一段時間,本港經濟會踏入擴張循環,大方向料仍會對資產價格偏向有利,但隨著中美加息步伐漸近,市況同時難免波動。
(社論)